美团打车更多讨论的是如何躲避监管,不被查到
“中午虹桥机场车站阵亡多台”
“川沙地铁站又抓到几个”
……
半个月前,上海美团打车的司机群还在兴致勃勃地晒奖励账单,如今更多讨论的是如何躲避监管,不被查到。
3月21日,美团打着注册司机端前三个月零抽成的旗号进入上海,与已经占据绝大部分市场份额的滴滴正面交锋,双方随即展开新一轮补贴大战。高额的补贴滋生了诸多乱象,但索性并没有持续很长时间。4月5日,上海市监管部门介入,就不正当低价竞争、网约车驾驶员和车辆资质等提出整改要求。
4月12日,美团打车在整改复查中提到,在上海已将常态化补贴降至0至4元,在南京停止发放用户端补贴,同时将打击不合规车辆。4月14日,滴滴宣布在上海取消常态化补贴,同时持续加强对不合规车辆的清退。
在上海美团打车司机端QQ群,已有不少司机萌生退意,有的已经躲了四五天不出车,有的已经开始找其他工作。无论在美团打车还是滴滴的司机群中,交警查车站点互通有无成了每天的例行话题。
监管高压之下,网约车平台无法再以简单粗暴的补贴方式抢夺上海市场,必须在拼服务、拼场景等方面展开深度竞争。
一场围绕司机端的补贴大战
此次网约车市场的补贴大战更多是围绕司机端展开。
美团打车在上海上线之初,给乘客“前3单每单减14元”的优惠,相当于起步价之内的行程免费。相较而言,司机端的补贴更诱人,与滴滴20%的抽成相比,美团打车只抽成8%,前1万名注册的司机前3个月零抽成。
除了上海站之外,美团打车在尚未开通的北京站也打出了“零抽成”的旗号吸引司机。一位北京网约车司机向TechWeb展示的一则来自美团打车的通知显示,其已获得“北京站开通后3个月内免抽成的特权”,据称,前5万名报名的司机可获得该特权。
美团打车之后,老牌网约车公司易到也宣布免佣金,推出“免佣金+阶梯返利”计划,在全国47个地市优选47万车主,实行免佣金政策,并对车主施行阶梯返利。试点结束后,该计划会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此前,易到控股股东韬蕴资本CEO温晓东透露,易到去年底获得中信银行10亿美元融资。目前,中信银行已完成对易到股权投资,持股18.18%,乐视完全退出。易到发展进入正轨,对司机零抽成也有了资金支持。
对于乘客端的补贴,易到首席运营官王俊直言,“不会再专门烧钱了。”过往频繁的充值返现很难再现,将变为半年一次的活动营销。
不过,历经去年的提现风波,易到的好口碑几乎消耗殆尽。一位北京的易到司机告诉TechWeb,免佣金要吸引到司机很容易,但重新在用户心中建立信任却很难。“去年用户充值不能提现,余额打不到车,伤心了,现在很多人不用了,我们的生意也不好做。”在易到司机的微信群中,也有很多司机反映,单量不多。
3月27日,高德在成都、武汉率先上线顺风车业务,同样对司机“零抽佣”,与此同时,还开启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城市的车主招募,承诺坚持对用户不抽佣。
携程进入网约车市场,主打接送机、接送站、接送景点、旅游包车等的专车服务,不同运营模式的抽佣比例不尽相同,接送机的平台抽佣为8%。相比滴滴、神州专车等20%的抽佣比例,已属业内低价。
零佣金、低佣金的口号确实吸引了大量新司机加入,其中有很多是不合规司机。在网约车司机群中,一些诸如“驾龄不够、车型不达标等包通过审核”的广告比比皆是,租车公司也异常活跃。此次上海市场就出现了很多马甲车(黑车),甚至有乘客反映“9次叫车7次来了马甲车”。但监管强压之下,这种乱象得到遏制,很多司机已经多天不敢出车。
不合规司机避风头另谋出路
这次补贴大战从开始到被叫停不足一个月时间。4月5日,上海市执法总队首先就美团打车平台数据未按要求接入行业监管平台、向不具备营运资质的驾驶员或者车辆提供服务、不正当低价竞争3项违规行为,向其开出了限期7天的整改通知书。另一边,上海市监管部门依据《上海市查处车辆非法客运办法》规定,对滴滴和美团分别处以10万元罚款。
4月12日,美团在监管部门复查中表示,将常态化补贴降低至0至4元,并要求司机重新上传信息,对其资质进行重新核查。4月14日,滴滴宣布在上海取消常态化补贴,并将持续加强不合规车辆的清退工作。
现在,执法部门加大了对“两场三站”(即虹桥机场、浦东机场、上海火车站、上海虹桥火车站、上海南站)的执法力量投入,此前备受关注的“马甲车”、外牌车等情况有了一定的改善。
在上海滴滴和美团打车的司机群中,实时交流严查地点已经成了每天的例行话题,一些不合规司机开始萌生退意,有的司机反映这两天单量变少,奖励也少了,有的已经连续多天没有出车,有的开始找其他工作,也有的等着风波过了,准备重操旧业。
美团打车开通上海站,以高额补贴给司机和乘客带来了久违的兴奋感,但故事的结尾却是一则禁令。除了上海之外,南京、广州等地也在严查网约车,这意味着网约车市场再靠简单粗暴的补贴迅速打开市场已经不可能。日前,美团在成都获得网约车牌照,遵守相关运营规范,启动了网约车司机资格证考试报名。
经历过滴滴、快的、优步等的补贴大战,网约车市场已经告别了初创阶段的野蛮生长,理应进入更精细化的管理阶段。在监管的加持下,可以预见,网约车市场的竞争终归要从价格转向服务,在服务供给、场景等方面展开深度竞争,真正解决用户出行通点,才能在市场上收获更多的投票。